我们初次抵达纽约后,在蒙特利尔市的第二天,驾车前往魁北克省的省会魁北克市游览,重点是探访那里的古城和古堡。这个地名享誉海内外,慕名而来的访客络绎不绝,只是前往的路途颇为遥远。
我特意前往此地,沿途见闻不少。车子开动后,我们注意到所有路标都是法英双语,其中法文占据主导地位。我猛然意识到,魁北克省过去曾是法国的殖民地,当地百分之八十的居民都是法国血统。我回忆起,多年前中国媒体曾报道过魁北克省举行过一次全民投票,要求该省脱离加拿大实现独立。如今回想起来,这或许正是政客们权力欲望作祟的结果。魁北克省是加拿大面积最大的省份,地域广阔达166.7万平方公里,其面积相当于三个法国或五个日本,或是七点三个英国那么大。该省的行政中心设在魁北克市,而省内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蒙特利尔。不过这个省份地处高纬度地区,属于极地或亚极地气候带,气候条件十分严寒,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非常有限,有观点指出只有百分之十二的面积适合居住。居民大多集中在圣劳伦斯河沿岸的平原地带。全省的人口总数在2015年时约为823万。如果该省独立出来,也仅是一个僻静小国。
展开剩余77%从蒙市驾车朝东前往魁市,大约需要两小时行驶时间,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两百公里,沿途人烟分布非常稀疏,在抵达行程一半时,从车旁荒原的远处,可以看到遮蔽天空的鸟群。
据说这些荒原的鸟群有数十万支之多,因为现在已是春末时间了。
魁北克市位于魁北克省,是该省的行政中心。1985年,这座城市获得了联合国的认可,被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单,并且是北美洲地区仅存的历史悠久的城市。早在1608年,法国探险家尚普兰就在此地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,并将魁北克城设为该殖民地的首府。城市的建设始于1688年,后来在1759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。这里最初是法国的属地,后来英国和法国为争夺这片土地,曾在河边的平原地带,双方在此交战持续了七年之久。之后两国各派遣超过四千人的部队,兵力旗鼓相当,展开最终决战。双方士兵伤亡情况相差无几,而且英国指挥官沃尔沃,法国指挥官蒙卡尔姆,都相继阵亡。但最终英国获得了胜利,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英国充分运用了双管火枪,士兵们交替射击,行动井然有序。法军未能攻破英军的阵地,无功而返。后来,这两个在欧洲达成了停战协议,魁北克省转归英国管辖。尽管它的历史相对较短,但1985年,魁北克市还是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单。
这座城市当前有68万居民,其中绝大部分是法国血统的加拿大人,绝大多数居民只用法语交流。
魁北克市坐落于圣劳伦斯河低地北岸区域。当地属于寒冷地区,冬季气温介于零下五度至零下二十五度之间。不过受北上大西洋暖流调节,即便在冬季也能够居住。该地居民以法后裔为主,目前没有关于华人的相关消息。
本市特色鲜明, 森林资源丰富, 设有十余家科研单位, 木浆板产量可观。南部地区苹果种植普遍。魁北克市汇聚多家跨国组织, 此地国际交往频繁。
初次造访魁北克市,目的在于探望那座古城。这座城是北美地区仅存的历史文化名城。当时,我思索了北美的历史,得知这座古城的历史大约有四百年,但至今仍无确切年份。古城坐落于圣劳伦斯河北岸的高地。在加拿大,圣劳伦斯河是该国的主要水道。这条水道总长1287公里,发源于五大湖区域,向东依次穿过渥太华、蒙特利尔、魁北克城三个都市,其上游和中游阶段平均每秒有1054立方米的水量通过。当河水流至魁北克城附近时,每秒流量激增至6000立方米,进入下游段后,每秒流量更是突破一万立方米大关。在魁北克城段,河道宽度收缩到不足一公里,站在岸边眺望,时值春夏转换之际,江水浩瀚无涯,远方的江面与天空融为一体。对岸港口巨轮整齐停靠,我感觉仿佛置身于中国长江中游某座城市的滨水地带。魁北克是北美境内唯一设有城墙的都市,不过这里的城墙不像中国古城墙那样高耸厚重,而是更注重军事防御作用。这座城市的古城墙建立在高处,而这里的青砖围墙更像是防御设施,专门用来抵御火器攻击。观察这座古城的街巷、民宅、商铺以及马车等景象,让人有种像是到了法国某个小镇的感觉。
那座古城旁边的河岸边,存在一座用砖石建造的军事要塞,它有着奇特的几何形状,人们都叫它星形堡垒,也有人称其为魁北克星形要塞。这个防御工事向地下掘进了一条宽阔而深邃的方形壕沟,两侧的坡壁十分陡峭,砌筑的砖石排列十分规整。在壕沟内部,还向下方垂直挖掘了若干个小型房间。古堡的上部地面较为平坦,面向河流的那一面安放了数门威力强大的火炮。这座城堡的占地面积相当可观,超过了一平方公里的范围,如果不熟悉地形的话,想要绕着外墙走一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它的大干沟作用,笔者至今不明。
魁北克市别有韵味,道路不算宽阔,城区面积不大,分为上下两个区域。车辆大多在城外,访客基本靠步行进入。该城风貌与法国一些小镇有相似之处,餐饮店铺和小型商铺数量不少。街道上行人往来频繁。当地提供马车服务供人乘坐。
在古城逗留一个白天就足够了!上午抵达魁市,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便回到了蒙特利尔市。
发布于:广东省实体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