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日,在美国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大学的会议厅里,空气仿佛凝固了。台下坐着900多名美军高级将领,他们曾指挥过全球最精锐的部队,从科索沃战场到反恐前线,个个身经百战。但当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以主持人的口吻调侃将军们的体型,当特朗普总统冷冰冰地抛出“不想听就滚蛋”的狠话时,全场陷入死寂。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军事会议,而是美军建军史上的分水岭。几天内,战略核力量指挥官托马斯·布西尔上将、特种作战司令布莱恩・芬顿上将等重量级人物接连提交辞呈,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誓言:“我服务于国家的承诺始终不变。”这场被媒体称为“将星陨落”的辞职潮,远非个人恩怨那么简单,它撕开了美国军政关系的最后一层遮羞布,暴露了深藏于五角大楼的危机。
赫格塞斯与特朗普的训话,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作为防长,赫格塞斯服役时只到少校军衔,后来转型为电视主持人,这次他却站在台上侃侃而谈了45分钟。他反复强调“武士精神”,这本是军事伦理的基石——代表军人的忠诚、使命和信任。但在他的演绎下,这种精神被简化为体型标准和仪容规范。他公然嘲笑将军们“肥胖”“军容不整”,甚至扬言:“谁不认同我的观点,就马上辞职,给别人腾地方!”台下,布西尔上将这位曾驾驶B-2轰炸机参与科索沃战争的老将,脸色铁青。他2022年接任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,负责美国核威慑力量,却没想到在职业生涯的尾声,会被文官如此轻慢。赫格塞斯的言论,无异于将职业军人的荣誉踩在脚下。紧接着,特朗普登台演讲70分钟,他不仅暗示对将领们没为防长鼓掌的不满,还傲慢地威胁:“谁不想听,就立即滚蛋!”视频显示,两人多次停顿等待掌声,但台下鸦雀无声。美军将领们用沉默表达了愤怒,这种集体缄默,在美军历史上罕见如寒夜孤星。
展开剩余69%辞职潮的背后,是美军职业军官体系与政治领导层的根本性裂痕。布西尔和芬顿等将领的离职,表面上是“个人及家庭原因”,但明眼人都看出,这是对羞辱的无声抗议。俗话说,“士可杀不可辱”,在中国古代,这句箴言源于孔子对士大夫气节的推崇——尊严高于生命。在美军传统中,职业军官的底线同样是专业与荣誉。当特朗普政府将军事决策绑架于党派立场,当“忠诚”取代“专业”成为晋升密码,将领们被迫在“服从”与“尊严”间抉择。布西尔等人选择体面离开,正是为了守住军人最后的底线。更深层次看,这场辞职风暴揭示了美军内部的两大矛盾。
其一,战略转向令人困惑。赫格塞斯的新国防战略文件,一味强调本土和西半球防御,将应对中国等潜在对手置于次要位置。这与布西尔等将领的主张背道而驰——他们曾推动调整对华核威慑态势,却因预算超支被叫停项目。其二,军队“政治化”的忧虑加剧。特朗普要求军方更多介入国内事务,比如为美国本土的“战争”做准备,这让经历过2021年国会山骚乱事件的将领们不寒而栗。美军作为对外作战力量的传统,正被侵蚀。历史学家常将之比作罗马帝国的衰败期,当政治干预军事,专业精神便荡然无存。艾森豪威尔总统在1961年离任演讲中警告过“军事工业复合体”的危险,如今,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却让这一预言成真。
文官领导层的过度干预,正在摧毁美军的指挥体系与战略稳定性。按照美军传统,参谋长联席会议作为总统首席军事顾问,享有战略决策的独立建议权。但白宫频频绕过参联会,直接向前线司令部下达指令,上演了现代版“烽火戏诸侯”的闹剧——典故源于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而乱发信号,导致诸侯失信。这种体制性失能,让将领们沦为政治棋子。布西尔主导的核威慑项目被搁置,芬顿的特种作战计划遭干预,都是活生生的例子。更深远的影响,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大收缩。特朗普政府已开始缩减驻欧洲美军,关闭中东基地,未来可能削减印太驻军,转向强化本土安全。这标志着美国从“全球警察”向“国内救火队长”的蜕变。当军队被调去维稳国内,而非应对国际威胁时,全球力量平衡将重塑。学者们指出,这或许预示霸权时代的终结和多极秩序的重建。就像19世纪英国从“日不落帝国”转向孤立,历史总是惊人相似。
这场辞职潮,远非终点,而是警钟。布西尔上将离开时的那句誓言,道出了千万职业军人的心声:服务国家,不等于屈服于羞辱。美军内部裂痕若无法弥合,将削弱其应对危机的能力——从核威慑到反恐,专业决策的缺失可能酿成大祸。对中国等国家来说,这提醒我们:强大的军队,离不开对职业精神的敬畏。
孙子在《孙子兵法》开篇就强调“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”,其中“严”不仅指纪律,更指尊严。没有尊严的军队,再先进的武器也是空壳。读者们,想想看,当政治凌驾于专业之上,受伤害的不仅是将领,更是整个国家的安全基石。布西尔们的选择,是一曲悲壮的挽歌,也是一面镜子——照见美国,也启示世界:在尊严与权力的天平上,前者永远不该被轻视。未来十年,我们或将见证这场风暴如何重塑全球格局,而历史终将铭记,那些为荣誉而退场的将星们。
发布于:福建省实体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